如果不幸患上心力衰竭,该如何治疗?

首页    健康视野    如果不幸患上心力衰竭,该如何治疗?

  临床上将发展到严重阶段的心血管疾病称之为心力衰竭。患此病的患者存在地域及人群差异,与男性相比,绝经后的女性尤为明显,青年人群发病率比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低,北方人群患病几率高于南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患“三高”的人数不断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亦有增加的趋势。患病人数的增多,无疑是对自身、家庭或是社会,都将带来严重的影响,更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现今我国医学发展迅速,很多疾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心力衰竭症状亦是如此,那么接下来将带领大家了解什么是心力衰竭?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治疗?以及如何护理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呢?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哪些?

  1.发病机制。

  人体心脏如同单独一只泵,心肌通过舒张与收缩将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及器官,与此同时,将人体静脉血液进行回收,依此保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若由于某种因素造成心肌损伤或心脏长期处于重负荷时,引发心脏功能或者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心脏同正常情况下相比,力量衰弱了,机体组织和脏器供血量减少,亦或者静脉血液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回收,积攒在肺部,诱发诸多疾病,最终形成心力衰竭的症状。

  2.病因。

  发生心力衰竭有以下两个病因:(1)心肌损伤:冠心病会造成心肌细胞处于长期缺氧和缺血的状态,时间久了心肌细胞会发生死亡。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以及其他遗传性心肌病也是造成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另外,结缔组织病、糖尿病、心脏毒性药物继发的心肌损伤以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若出现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亦会造成心力衰竭的症状。(2)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负荷过重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心脏无法为机体提供充足的供血量时,久而久之,心肌细胞会停止工作,若负荷还未得到减轻时,便会出现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的情况,最终形成心力衰竭的症状。心脏瓣膜病、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都是心脏负荷过重所引发的常见疾病。另外,体力消耗过度、心律失常、风湿热和呼吸道感染、钠盐过多摄入以及情绪激动都是心力衰竭诱发的常见因素。

  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力衰竭可表现为:疲倦、运动耐受性降低、乏力、疲倦、咳嗽、咳痰并伴有咯血的症状;睡觉时因感受到憋闷突然惊醒,坐起后症状得到缓解;机体出现水肿,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双下肢;打太极或者稍作运动之后会发生胸闷、心慌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尿量显著减少,大量饮水依然尿少;还有食欲减退、呕吐、腹胀以及恶心等症状都是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如何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

  从建立心衰分期的观念出发,心衰的治疗应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为此,必须从长计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各种可导致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分激活,阻止心肌重塑的进展;对临床心衰患者,除缓解症状外,还应达到以下目的:①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②阻止或延缓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③降低死亡率。

  疑似患有心力衰竭症状时,可通过以下检查措施实施判断:血糖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检查、心肌坏死标示物检测、生化检查、心衰标示物检测(BNP)、x线拍片、肝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等。

  治疗措施: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强心、利尿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有:给予患者强心剂(静脉使用)以及利尿劑(肌注),若患者病情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时,可根据肺淤血状况以及收缩压状况针对性采取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可进行治疗慢性心衰。并对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RB或ACEI、利尿剂等药物反应进行检测。另外,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为急性心衰的初始治疗方式,消除和控制其它诱发因素,将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时进行矫正。血压发生持续性降低、病情较重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采取血液净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机械通气支持。慢性心力衰竭应根据病因进行有效治疗,促使症状得到改善。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2020年8月4日 15:27
浏览量:0
收藏

热门体检机构

声明:以上文章或转稿中文字或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