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HP是慢性各种胃炎胃炎、消化性潰疡、胃癌关系密切。HP胃炎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可通过唾液在母亲至儿童、夫妻等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目前我国HP感染率高达56%。HP感染后的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心、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胃痛、饱腹感、口臭等。因HP感染缺乏典型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诊断时常用无创检查方法有C-呼气试验、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大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
何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让人们远离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几何?
幽门螺杆菌感染范围之广
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使用抗HP方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
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和促进因子,它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中,幽门螺杆菌被定位为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均显著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大量炎性细胞产生、释放多种活性氧化合物,引起细胞DNA变异,染色体受损,黏膜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导致癌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其胃部黏膜NO合成酶活性增高,NO含量大大升高,对黏膜细胞产生毒素作用,导致细胞突变成癌细胞。
幽门螺旋杆菌还会导致正常基因的突变。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导致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突变以及修复基因的损伤,研究表明p53基因和ras基因的过度表达或突变,表现为胃部上皮细胞的损伤,过多正常基因的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对胃癌高发区的研究显示:胃癌高发区人群中,儿童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癌低发区。幼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在感染后生存时间长,更易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与肠化生等病变,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可能性。
近年来,癌前病变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从慢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再到肠化生,再到异型增生,最后导致胃癌,这样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患萎缩性胃炎的概率比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高,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肠化生更倾向于出现中毒性肠化生和不完全肠化生,而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则是胃癌发生过程的环节之一。
以上几个方面都表明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也有几种说法: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加速;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基因及表达异常;幽门螺杆菌促进致癌代谢物的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预防胃癌,多数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手段。不过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发生的确切证据尚缺,因此目前更倾向于对具有癌前病变者和胃癌家族史、早期胃肿瘤切除者进行规范的根除。
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标准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在胃中生长的细菌,它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并与胃癌密切相关。如果能及早检测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并对症下药,将减少罹患胃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的机会。专家告诫说,如果你感觉中上腹部不适,应到医院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用药,根除消化道的幽门螺杆菌,以防发展成严重的胃十二指肠疾病。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许多方法,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以下方法检查结果阳性者可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
1.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幽门螺杆菌培养三项中任一项阳性。
2.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3.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阳性。
4.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提示曾经感染(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抗体滴度在5~6个月后降至正常),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强烈推荐根治的疾病包括:①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推荐根治的疾病包括:①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②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③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④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⑤胃癌家族史;⑥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⑤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énétrier病);⑥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学专家们认为,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并非难事,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个正规疗程抗HP方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往往能被消灭。他们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尤其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望控制和减少胃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