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你知道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科病症,这种病症在发病早期患者诊断难度较大,但患者进入晚期后往往难以治疗,故而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顽固性病症。临床研究统计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占我国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2%~5%左右,而在我国所有中小学生中,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可达4%~18%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因分泌性中耳炎接受手术的儿童大约在100万人次以上,其南部有82%的儿童均患过一次以上的中耳炎,其中50%儿童病症复发三次以上。所以在临床研究中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高,属于耳鼻喉科的重点病症之一。
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
首先来说中耳炎的发生与我们人体的咽鼓管位置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成人的咽鼓管位置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度,且其中的管腔长而细,成人患有中耳炎的可能性相较于儿童来说会有所降低,但总体来说,当异物进入患者的耳道后,就会影响耳道的正常功能,故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存在扁桃体感染,就会导致水肿和增生,对于咽鼓管的咽部开口会造成堵塞,进而引发中耳感染的发生。当腺体内留有病毒或細菌时,会直接或间接的引发患者出现中耳感染。而无论是哪种发病机制,都是由于患者的咽鼓管或耳道内受到相关病因影响所导致的。故而需要接受有效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式
在对患者进行耳镜检查时,可见患者的鼓膜色泽有明显改变,呈现黄色,并且可见毛玻璃样,患者鼓膜可见充血。部分患者的骨骼会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主要以内陷和外凸为症状表现。鼓膜耳镜则能改变患者外耳道的气压,对于患者的鼓膜活动状况能够清晰观察。鼓膜耳镜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这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上灵敏度可达90%以上,而这种诊断方式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特异性大约在80%左右,所以在临床研究中认为,鼓气耳镜检查是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诊断的金标准。
耳内镜检查是临床上最现代化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检查方式,而内镜能够为患者提供清晰的耳内照明,能够使医务人员全面观察患者的鼓膜色泽和耳室内积液状况,这种诊断方式不仅检查时间短,同时还能够应用于较为躁动的儿童诊断中,是临床上小儿耳科最常用的诊断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 药物治疗
在临床上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当患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患者咽鼓管的开放压会明显增高,而在临床治疗时主要治疗方向是对患者的开放压进行降低,这样能够有助于改变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由临床研究证实,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咽鼓管的表面张力,促进患者的咽鼓管开放,是现代临床上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这种药物不会出现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 鼓室内注药治疗,主要是在患者鼓室和咽鼓管吹张进行注射用药,药物包括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助于解除鼓室内的负压,使患者的咽鼓管水肿得到改善,同时还能够减小患者的鼓室粘膜渗出,促进患者鼓室内积液的分解和排出,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案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的用药调整,否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的情况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3 抗生素治疗也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式,但由于抗生素应用的特殊性,首先来说在进行用药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类型分析,了解患者的病原菌类型,针对性应用抗生素,这样能够解除患者周围病灶感染的影响,避免患者感染范围扩大的发生,同时积极控制感染,促进病情的缓解,预防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应用于成年患者,大部分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时刻的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所以患者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应当慎重。
手术治疗
1 鼓室内置管治疗是现代临床上应用药物为广泛的中耳炎手术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迁延不愈,且患者中耳积液过于粘稠难以排出的患者来说,有积极的治疗效果。鼓室置管治疗方案能够长期保持患者气压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减少患者耳室内的杯状细胞和腺体增生,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防止过多的液体产生,能够间接的使患者的纤毛运动恢复正常,为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恢复赢得时间。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对患者进行鼓室内置管治疗时,通常留置时间可控制在6~8周左右,但最长的患者留置时间需要在半年至一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鼓室内置管手术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中耳炎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手术方案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鼓膜硬化以及鼓膜萎缩等不良反应,并且手术在不掌握适应症的状况下,很容易出现失败的状况,所以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明确患者的适应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鼓膜打孔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术方案,在进行打孔时,打孔时间应当做好一定的控制,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患者进行激光鼓膜打孔后,患者鼓膜穿孔缘即凝固,与中耳鼓室内置管术作用机制较像。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应当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耳道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鼓室硬化和粘连型中耳炎等疾病,这些疾病治疗相较于分泌性中耳炎来说更为复杂,所以为了避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下降,建议患者在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后,立即接受相关治疗并明确自身病症,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