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指标异常,警惕肝病来“敲门”
凝血检查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检查,凝血指标可以将血液流动状态呈现出来,进而了解血液凝固能力。在进行肝病检查过程中,除了进行病毒学、肝功能检查,常常会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这主要是由于凝血功能和肝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
肝脏是机体形成凝血因子的关键场所,凝血功能如何,可以将肝脏合成功能反映出来。在肝脏功能、肝脏结构受到破坏,特别在肝细胞出现坏死的情况下,凝血因子合成会明显减少,机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阴道出血、鼻腔出血、皮肤淤斑等;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弥散血管凝血。如果出现肝硬化,凝血因子也会出现明显的减少,天津体检中心刘青主任说到
临床上,肝病患者常做的凝血指标检查主要包括: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凝血酶时间(TT):其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此数值增高见于DIC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此数值增高,往往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风湿病、恶性肿瘤、多发骨髓瘤、大面积灼伤、休克、急性感染等;此数值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的一种片段,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正常人体D-二聚体浓度很低,不超过200ug/L,D-二聚体浓度增高,说明人体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
抗凝血酶Ⅲ: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正常状态下含量为230~350g/L。活性降低情况下,人体会出现血栓性疾病。在肝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中,抗凝血酶Ⅲ会明显降低活性,形成抗凝血酶Ⅲ抗体。
临床上,出现下述这些症状时,需及时进行检查:
肝区不适肝区疼痛、肝区不适特异性明显,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很有可能为肝病造成。部分情况下,正常人可能肝区会产生暂时疼痛,但是相对少见。
消化道表现多数肝病患者会出现食欲差、恶心、全身乏力症状,也可能会发生腹泻、呕吐等情况,上述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慢性肝病导致的肝源性溃疡病相关。
全身表现疲劳、身体乏力属于较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黄疸,主要体现在眼睛黄、尿黄等。没肝病却肝功能异常,要查抗核抗体
此外,天津体检专家还提醒大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肝腹水、出血倾向等,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多加注意,建议结合具体医嘱,运用规范化方式实施凝血指标检查,进而使肝病在诊治时更加精准。